本实验依托电波传播虚拟仿真平台,实行系统化、多元化、场景化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,坚持以学生为中心,以培养目标为导向,努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结合,通过“虚实结合”的教学手段,有效提升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。
使用目的
1. 系统化教学方法
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本科生而言,学习电磁场与无线技术相关课程时,由于这些基础理论晦涩难懂,概念较为抽象,应用研究内容繁多,数学公式繁琐,陷入学习的困局。本实验采取系统化的实验教学方法,将《电磁场与电磁波理论》,《无线通信网络优化与规划》、《电波传播》等多门课程有机结合,全面覆盖基础理论、应用研究以及实现技术教学内容,有助于学生对多门知识融会贯通,学习电波传播机制的同时,又能借助虚拟仿真实验手段了解常见的通信设备,进一步锻炼实践能力。
2. 多元化教学方法
为全方面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,本实验融合多种方式辅助教学,实现教学方法多元化。尤其是,本实验对于课程的考核方法进行改革,建立了多元化考核方法。例如,基础理论在线题库测试,教学仿真实验报告考核,自主仿真实验考核等等。另外,本实验提供师生互动通道,实行“网络答题、在线解决”的多媒体教学手段。通过上述方法,能够激发学生实验兴趣,不断培养学生的实践和研究能力,调动学生参加创新活动的积极性。
3. 场景化教学方法
本实验采取场景化教学方法,针对不同的电波传播场景,进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,提升学生的系统设计思想,提高分析复杂问题的能力。例如,典型的室内电波传播场景仿真模块中了解室内信号覆盖、多径传播等基础知识,测试墙体粗糙度对于接收信号的影响等;典型的室外电波传播场景仿真模块中理解路径损耗等概念,测试大气湿度和气压对于信号的影响等。通过不同场景的虚拟仿真内容设计,加深学生的印象,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。
实施过程
实施过程包括预习阶段、实验阶段和考核阶段。在预习阶段,用户将通过数据库,漫游典型的电波传播场景,了解常见的建筑材料以及通信设备,并且完成在线题库自测;在实验阶段,进行典型的室内场景和室外场景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,实现电波传播可视化教学,通过分析仿真结果完成实验报告的撰写与上传;在考核阶段,除了综合题库测试成绩、实验报告评分之外,提供自主仿真环节,拓展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。